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教师平台
读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有感
于涛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影响,我更加体会到时间的宝贵、读书的重要性。并逐渐对不同书刊有所涉猎,最近我真真地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感受颇多。
未来的教育不一定就发生在学校,他可以发生在互联网上,他可以发生在方方面面,所以未来学校是什么样的,社会每天都在飞速地发展,我真的想象不出来,但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如果那一天到来了,那么作为老师从现在开始,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回想自己的课堂:还是教师传授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并且课堂上效率太低。其实学习就是一个交流表达的过程,让一个孩子站在游泳池边学习游泳,但是却从不让他下水尝试,这个孩子永远也学不会游泳。
现在已经有无形的,很多新的教育力量在形成。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在未来都会衍生为学习中心。学历这一纸文凭并不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和门槛。重要的是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如何。古人说学力,都会提到学力深这个概念。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古代学堂并未十分普及。所以需要学习能力强,也就是能够自主完成对文字书目的学习。
读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有感
原方
未来学校具体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小时候憧憬着未来,感觉电话都不能家家都有,现在的我们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更是多种多样,已然成了人们生活的必备品。
以前出门,我们需要带上自己的银行卡,很是麻烦!现在出门,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有了手机支付的功能,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网,付钱也好,收钱也罢,不论零钱还是整钱,只需扫个二维码,就能轻松支付!省去了找零钱的麻烦不说,携带起来也很方便!
2020不安宁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平静有序的生活,它像恶魔般挥舞着无形的魔爪四处作恶,我们也因此被迫困在家里。眼看着开学日期一天天接近,可开学却是毫无指望,我在心里暗暗着急。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下载了一个叫“钉钉”的软件,说要用这个上课。我当时心里还嘀咕,用这个怎么上课?他能让我看到我亲爱的学生么?能让我听到孩子们的声音么?能有在学校的那种上课感觉么?后来直到我见识到了它的真本事,他不但让我看到了久违的同事和同学们,还能听到他们或讲课或回答问题的声音,那种感觉跟在学校上课一个样。就连作业这么麻烦的事,也都能轻松解决!简直太强大了!从来没有想要教育学生这件事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实现。
朱教授在书中倡导的未来的学习理念,是符合当今的大趋势,也是一种非常超前科学预想。他所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全国共有4000多所学校加入,并且规模也越来越大。未来学校对于未来学习中心的构想,也打破传统教育中年级、班级、学校的组织形式的设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运用大数据,发挥新时代科技的力量。当我看到学习中心的设想:学习不一定非要在学校里进行;学习中心也没有固定教室;学习中心没有以校长室为中心的领导机构;学习中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比如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也可以是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严苛死板的上学时间;没有必须是6岁入学的机制,这个学习中心可以有6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七八十的老人……当我看到以上内容的时候,不由得惊呆了,学习中心原来范围这么广。因为未来的学校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场所,学生学习也要回归生活,到时候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这个时候老师和学生的传统的地位将发生彻底的颠覆:有教无类,谁想学谁就是学生。或许老师在这某一方面是专长,但是到了下一节课,他所上课的老师可能就是刚才他的学生。这就实现了教学相长。在今天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未来的教育发生在生活中的分分秒秒。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新的教育正向我们走来。社会将会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互联网社区化,线上线下学习是相互结合的。资源共享将成为流行趋势。作者一直秉持的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的观念,在未来的教育模式中,将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出把生活的时间转变为学习,分享和养育的时间。我也坚信,未来的教育能够真正实现两千年前孔子的梦想——有教无类。
读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有感
庞玲玲
根据学校的读书计划,我们组作为年轻人比较多的团队选择了这本朱教授的“未来学校”,对完这本书,给我感触很深。下面我来简单记录一下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1.改变以往教师讲的过多学生表现的过少的情况。让老师变成一名导演,站在这节课的背后。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
2.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充分发挥其所长,而不是一直强调补短。让孩子利用他的长处,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相信通过这样的行为,他会越来越出色,越来越努力,从而越来越让自己自信。
3.加强备课。上课时间非常有限,但是授课内容又很多,怎么样从纷繁复杂的知识点中挑出重点,挑出难点,作为课堂的一个主要内容。而非重点的内容,又用怎么样的形式彻底交给孩子,让优秀的孩子教后进的孩子,从而有限的课堂真正落实。
4.关于评价制度,结合班级评价制度,加大学生平时表现中的评价比重,取消以往单靠期末成绩来给孩子排名的错误做法。更加关注孩子平时的表现,并且给予相应的及时评价。
5.书中提到的有些点,虽然作为教师,个人无能为力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在个人应有的水平范围之内,做出自己的改变。改变班级的评价制度,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改进作业过多大量无效的情况,改变过去忽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但我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的自己还需要不断的尝试与历练,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自己对未来的教学更加有方向,从而让自己变成一名真正的未来教师,能更好的胜任未来教师这一沉甸甸的职务。正如我们学校核心理念所倡导的那样:做最好的自己。
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拥抱未来挑战未来
----《未来学校》读书感悟
新疆二校 张蕾
自从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突发,老师的三尺讲台转换成了空中课堂,学生的学习也由教室变为线上。在线学习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这一说法,在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这本书中也得到了印证。并且朱教授在此书中提出线上学习方式不仅是对现代学校教育的补充,更是对现代学校教育的变革。
在这本书里,朱永新教授重新诠释了教育未来的新方向,并严谨地定义了教育的可能性、未来性。给我触动最大的是书中未来学校的学习中心。以前的学习,我们是固定的老师在规定的学校、教室给学生上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然而在未来学校的学习中心,形成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渐渐由学习的主宰者、主控者、主讲者的身分,转换成指导者、辅助者、陪伴者。
关于未来学校,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习惯了自己教学的方法的我们,又将要做出怎样的改变?在本书中,朱教授给出了明确答案。我们要想挤进未来学校学习中心的大门,关键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学会与智能机器人共处,让智能机器人为我所用。智能机器人的软肋就是它不可能完全具有人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不可能具有真正的人的创造性与独特性。然而教学不是冷冰冰的,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无时不在的情感交流。所以未来的教育会更具情感性和互动性,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也应该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努力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知心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当然,未来学校,对我们的父母也有了新的角色,父母替代了之前学校老师的部分职责,父母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在未来学校,强调了家庭价值的核心。这更体现了生活及教育,教育及生活。
在未来的学习中心,人们学习的内容将会发生重要的变化,未来的学习内容不再是现在的这种制式的知识传递,更多的是多学科的整合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这种学习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私人订制”。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这样的一种学习需求,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在当前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慢慢的将这样的学习方式渗透在我们的课程之中。比如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将相关的文化背景、学科融合的内容加进去,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我们也要鼓励孩子们多思善问,敢于争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未来学校》这本书,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适应“人机共教”的新时代。让我们拥抱未来挑战未来!
大家看了这本书以后感触 都很深,现代学校的制度,是人类伟大有创造,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素养,它把人类几千年创造的知识用高度浓缩 集约化的方式,按照学科专门分门别类地传授给末成年人,是传承 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机构,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将打破学产年龄的限制 学习形式的限制,学习时间的限制,学习地点的限制,师资力量的限制,学习文凭的限制,职称的限制 ,大大的解放人的学习力,这种变化 你天天盯着看,年不见有何变化, 但是它却在变,我们做为教师也要适应这种变化时刻不忘提升自己,才能适应社会。
书记总结:
假期不忘读书,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英语组作为学校的年轻力量,有干劲,有冲劲,也有努力的方向,希望大家不忘初心。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