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我们要想轻松从教,愉快从教,读书便是最根本的途径。叶圣陶先生有诗云,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博览群书,读自然万物,感社会人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诗意有内涵的老师。教师读书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生命质量的需求。本次读书交流会共七位老师进行了交流与分享。以下是七位老师做出的分享内容。
聂老师:通过读《体育教师教育》这本书,我深深得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通过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可以体验到上体育课的乐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
张老师:《曼巴精神》
曼巴精神》作为一个热爱篮球的热血青年,曼巴精神是一本我必读的书。曼巴精神其实也就是科比自传。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他的篮球比赛之道,但与其说是比赛之道,不如说是人生之道。篮球这项运动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个人在研究战术,一个人在讨论球技的精髓,更多的是和对手教练以及很多我们人生路上的陌生人。“曼巴精神”是种思维模式,它不在于寻找结果。而在于如何做才能取得结果,在于从现实到目标的这个过程。它是一段旅程、一种方法、一种生活方式。想要精通某事必须要对它真正上心,想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必须为之痴迷。很多人说他们渴望成就伟大,却不愿为此做出必要牺牲,他们关心的事太多,无论重要与否,都浪费了太多精力。这没什么不好,归根结底,伟大并非常人所及。科比也是我们普罗大众中的一个普通人他只是在人生的阶段,勇于挑战尽其所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把分内工作做到极致。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做科比的球迷,不能去幻想如果我是科比那该有多好,而应该问自己如果科比是我,他会怎么做?”然后,只管去做。像偶像致敬的最好方
式,就是让自己配得上他。
赵老师:《毛泽东传》
感悟:毛泽东倡导“活到老学到老”,他本人更是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光辉榜样。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少年时期,他读书“像牛闯进了菜园吃个不停”;青年时期,曾在繁华的马路旁、昏暗的路灯下看书;革命战争年代,行军休息的间隙仍不忘读书。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居住地、办公地,卧室的床上、办公桌旁、会客室里、甚至吃饭的地方,全都摆满各种书籍,就连出国访问、外出开会、视察工作,都会亲自挑选要带的书目,常常一带就是几箱子,一有空闲就读书。常常会因为读书耽误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会说:“还有一点,看完再吃。”面对工作人员再三的催促,他有时也会边吃边读,还对身边的同志说:“饭可以少吃、觉也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啊!
读书成就人生,古今集大成者必爱读书,包括曹操,甚至是市井起家最后成为汉高祖的刘邦。读好书是成就一个人梦想的基石~
薛老师:《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大自然这个社会文化中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
魏老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读了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我受益匪浅,并且对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有了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读书体会
一、 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没有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创新。美术学习要创新,必须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现代学习观。以往美术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只会模仿,现在逐渐向以学生为主转变,树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观。让学生通过视频、微课等多媒体课件去观察、体会,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创新的主主体。
二、教学内容更容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新的课程标准实行后,教材中这繁难的内容删掉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加了一些学生较喜欢、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的艺术修养有所提高。
三、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都被遏制了。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把学生学习的个性发展,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特的个性。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是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更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袁老师《与体育教师谈心》
掩卷深思,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面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注重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掌握的同时,要积极提炼体育的内涵与精神,并感化和指导十分喜爱体育运动的广大学生,让他们在增强体魄的同时,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领悟体育的内涵,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
周老师《海的故事》
我们的日子无非工作大小事以及柴米油盐酱醋茶,最简单也最富有哲理。阅尽生活沧桑,更多人不在想入非非,更不会亵渎浪漫。工作时,一盏茶、一本书、一段音乐,生活中一杯清酒、一碗浓汤,就是生活的中最浪漫最值得珍藏的交响曲。而我们,就是杏坛耕耘,生活纯真这部交响曲中的一个音符,用承载这许多沉重或不沉重的和弦荡漾着优美的生命之歌。快乐的工作,愉悦的生活,把这一切当做乐趣,把探索育人本质当成奇妙体验,便觉得诗情有涯,欢乐无限。但愿我们的生命始终拥有流淌的激情,有风的张扬,有雪的纯真,有海的广阔,有风雨后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