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教师平台
小学四年级新版科学教科书的内容与结构梳理
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 和“岩石与土壤”三个单元组成。三个单元分别隶属于“生命科学领城”“物质科学领城”和“地球与宇宙科学物城”。本册教科书的整体编排,从横向上看为学生架构起较为丰富的知识体系与内容,从纵向上看体现了每一个领域在大概念建构进程中的中学段学习的进阶定位,是对前面相关领城学习内容的深化,同时又是对后续相关学习内容的奠基。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学习,是不断丰富与完善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推进相关概念的建构与发展的过程。本单元共有8课,从对种子的观察开始,首先认识到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而后以种植风仙花活动为主要线索,追随凤仙花生长发有的过程,按照其新器官出现的顺序来编排每一 课内容,直至对风仙花一生的总结。在此期间,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过程,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探究各器官的功能,初步认识到植物体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记录、推测等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植物研究的兴趣、珍爱生命的科学品质均得到培养与提升。
“电路”单元的学习内容承载起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电的认识功能,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连续8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建构起“电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的科学概念。本单元与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声、磁的知识一-起为学生形成关于能量的认知奠定基础。在单元编排上,教科书非常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利用单元开篇课来展开关于电的讨论,调取并激活学生关于电知识的已有认知与兴趣,为本单元学习做好铺垫;第2~5课集中研究电路,帮助学生建构电路的概念;第6-7两课是对电路概念的应用与深化理解,让学生知道材料的导电性不同,电路是可以通过开关来控制的;最后一课是单元总结课,是对电路知识的应用,体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基于科学实践活动之上的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科学思维,以此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岩石与土壤”单元是小学阶段对岩石和土壤学习内容的集中体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知道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一些观察岩石 (矿物)和土壤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探究岩石(矿物)和土壤的兴趣,提升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本单元内容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了删减与补充,其中缩减了岩石和矿物的知识容量与难度,增加了土壤的相关知识:并用第5课“岩石、沙和黏土”将岩石和土壤进行了关联,初步使学生建立起岩石和土壤的联系;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增加了第1课“岩石和土壤的故事”和第4课“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总之,“岩石与土壤”单元的设计,着力体现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共生发展的编写思路,即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观察、实验、描述、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科学实践活动,以达到使学生建构岩石和土壤相关科学概念的目的。
本册三个单元的设计立足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融入学习进阶的思想,按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精选科学探究主题,在连续的、富有逻辑的大单元学习活动助推下,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关科学概念;同时三个单元的设计与编排还注重与低、高段的衔接,推进学生概念的持续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