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的故事(教师篇)

——新疆二校 吴琳琳

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与书的故事,“一本书”这个词语不单单是一个数量词,而是一个很有温度的词,它会在你眼前浮现出很多,比如你喜欢的书的色彩、书的图案、书的内容和安静的读书时间……我今天的故事从两方面讲起:一、精读一本书的内容分享。二、我的读书计划与方法。


假期里我精读了这样一本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本书作者张宏杰,这是一本还原了曾国藩真实复杂的一面的人物传记。在历史教科书里,曾国藩被定义成清朝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官员。当然,他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让我们觉得曾国藩这个人既矛盾又复杂,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曾国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内容,曾国藩“巴蛮”的性格特征,使他这一介书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


“巴蛮”这个词指的是固执、不灵活,也可以指代硬着头皮做事,或者做事执着、敢闯敢拼。比如,他组织湘军镇压太平军这件事。但是作为一个长期在中央任职的文官,他一没有在地方工作的经验,二根本不懂军事,如何征兵、练兵,从哪里征粮、征饷,战术和后勤是一概不知,他到底该从何处干起呢?没办法,只能“巴蛮”着干。他所组建的湘军成为最终攻克天京,彻底平定太平天国的核心力量。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第二个内容,曾国藩的官场生涯,以及他从空想家转型成为政治实干家的过程。


相比在战场上遇到的失败,曾国藩在官场中遭遇的挫折和坎坷对他的影响更大,早期的曾国藩一直坚持不结党营私,不贪污受贿,保持着高洁的操守。但是当他想把这种理想推行到整个官场上的时候,就发现这件事太难了,因为他所处的时代实在是很糟糕。几起几落后曾国藩开始对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在官场的处事态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识到利益才是人与人合作的最广泛共识,政治家必须要学会用利益吸纳更多同盟者为自己服务。终于,曾国藩完成了从一个政治空想家到成熟的政治家的转型。

我们在第三部分就要详细了解曾国藩的财务情况,看看他到底是一个清官还是贪官。


张宏杰先生对曾国藩一生的财务收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发现作为晚清的封疆大吏,曾国藩每年的年薪、养廉银,还有清朝官场的陋规累计下来应该可以让他有一百八十万两的盈余。但是曾国藩去世后,他统共只留下了一万八千两,只有1%。后来这笔钱也在给曾国藩置办丧事后全部花光了,所以曾国藩一生的财务收支最终是一个零,他没有靠几十年的官宦生涯为自己攒下一分钱。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曾国藩为什么还要贪污受贿呢?这是因为他依靠政治利益在官场上跟别人打交道。他不得不接受已有的官场潜规则,但是这些灰色收入绝不是他做官的目的,而是他处事的手段。

第四部分

曾国藩却对西方文化多了一份包容,少了一点偏见。在战争中他发现西方武器更有威力,就搞“拿来主义”,创办中国人的近代工厂,而不是做一个封建卫道士,抱着“祖宗家法”不放,排斥西方文明。


这就是张宏杰先生通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我们不熟悉的曾国藩。

二、我的读书计划与方法。

凡做事有计划,有方法总不是什么坏事,以下内容只是我个人总结的一些粗略而简单的方法,不足之处尚多,也希望大家帮我改进和完善。


咱们二校阅读应用广泛的app是微信读书,我也一直在这个平台看书,受益良多。这是我的读书旅途,我已经读完了其中的这几本书。



最后我个人推荐个阅读app,得到,得到是一款由罗辑思维团队出品的APP,于2016年5月上线,提倡碎片化学习方式,让用户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尤其是里面的很多书评立意新颖,观点犀利。


注明:我这不是植入广告,就是单纯的一种推荐。好了,以上内容包含我所读的书和真实的感受,这些就是我与书的故事,光阴荏苒,故事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