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专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和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有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有表现共产党方志敏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本单元的习作是半命题“他----了”,话题是生活中,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等等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他的内心活动。本单元重要的语文素养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本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普通单元。

人文主题分析
请看本单元的导语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七言律诗《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中被后人传诵不绝的佳句。
本单元第一篇《古诗词三首》分别表达了戍边将士豪迈之情的爱国情怀、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中包涵着作者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及诗人对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都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诗。《军神》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青山处处埋忠骨》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在痛失爱子后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清贫》表现共产党方志敏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本单元的主题很明确“家国情怀”学习诗人、伟人的崇高品质和爱国胸怀。人文主题突出两个字“爱国”
语文要素分析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单元给我们列出两条语文要素,第一条指向阅读,第二条指向习作。
(1)阅读方面:
在阅读方面,本单元要求阅读时能从文本中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军神》中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感悟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真正原因。《青山处处埋忠骨》中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从中悟出伟人哲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道理。《清贫》要求默读文本,找出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悟清贫的真正含义。几篇课文的阅读要求都是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
(2)习作方面:
本单元的习作“他----了”,要求选择恰当的话题,写清让他感动、生气、伤心、兴奋、陶醉……的事物,把感动、生气、伤心、兴奋、陶醉……的经过写下来,把 陶醉时的样子写具体,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习作完成后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互相交流,打开思路,在交流探究中,掌握写法,自评互评,学会修改这项本领。

教学建议
整体关注 培养情怀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爱国励志的情怀教育渗透在不同年级段的单元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人文主题就是“家国情怀”,教者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良好的品质。同时爱国主义教育要课内外结合,课外阅读爱国励志书籍,举行红色教育活动,背诵积累爱国诗歌或名人名言,开展爱国励志主题活动等等。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是符合新时代的大语文观教育。
依托文本 助推表达
引导学生学习三首古诗时“以读为本”凭借文本中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教学时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探究。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对于边塞诗学生读得较少,再加上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结合本单元的日积月累的两首古诗加强古诗词的背诵积累。学习三篇课文时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内心。如《军神》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课文从侧面写了沃克医生手术前、中、后情绪、神态和对话这一主线表达人物的内心。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紧锁眉头,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还如神态描写:“主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心中的悲痛,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学习《清贫》,可以紧扣自读要求培养同学们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习作练习和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均谈到结合生活和学习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从多角度观察结合场景来写。日常课堂教学写人物类的文章抓住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感悟内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必须掌握的阅读方法。也可以根据文本的情况从一个维度或多个维度进行练笔训练,循序渐进提高习作表达能力。
联系生活 引导感悟
学习新知温顾旧知感悟生活,学习古诗要联系自己的古诗词积累梳理已知的边塞诗,要课前查阅资料古代战争的残酷,战士生活的痛苦,现在的学生显然很难理解,利用资料帮助学生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体悟当时的感受。学习三篇课文也要联系自己的知识储备对刘伯承、毛泽东、方志敏三位革命前辈和伟人的了解或收集阅读有关他们的资料,同时阅读爱国励志的书籍和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习前辈,励志将来成长为对国家社会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