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材梳理


让我们走进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古典名著之旅,与先贤对话,与历史握手,陶冶情操,获得滋养。


单元主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教学内容。有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根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


单元内容:


《草船借箭》通过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的特点,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景阳冈》通过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激发学生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猴王出世》通过感受孙悟空最初的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红楼春趣》通过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四篇文章都是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课后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多项教学内容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引领学生自觉走进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单元目标:


1.会认5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4.学会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故事,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是怎样用草船借箭和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领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并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景阳冈》


《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表达方法。并通过片段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是《西游记》的开端,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孙悟空,因此帮助学生感受它最初的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红楼春趣》


《红楼春趣》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学中,简要介绍《红楼梦》、作者及写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启发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懂得多读书、多思考、多借鉴的道理。要求学生在能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我国古代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口语交际》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怎么表演课本剧”,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前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在集体讨论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这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围绕怎么表演课本剧,从选课文、分角色、怎么演三个方面提示了讨论的内容。在选课文方面,讨论的核心是“是否适合演课本剧”,这里的“适合”含义很多样,既包括故事本身是否适合表演,如情节是否丰富、人物性格是否鲜明、是否便于改编成剧本、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也包括表演的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如场地和表演人数是否充足、服装和道具是否便于准备。在分角色方面,讨论的核心是“谁适合演哪个角色”,这里的“适合”也要表演者的舞台表现力及与角色在外形、性格等方面的相似度。在怎么演方面,教材提示学生可以从台词、表情、动作、服装、道具等方面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时是有要求的:一是轮流做主持人;二是既要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是意见不同时要协商一致。此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在小组讨论中汇总各成员的意见,协调不同意见则是本次口语交际的提升点。当组内成员意见不统一时,主持人要明确标准,并引导大家围绕标准再次讨论,协调不同意见,最终形成一致的看法。


口语交际结束后要完成的任务是根据讨论的内容排练课本剧,在班上表演,意在让学生切实感受口语交际的真实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本次口语交际还要注意,一是要引导每个人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这是对主持人提出的要求。在自己能主动发言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别人发言,体现出能力要求的提升。二是要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这既是对组员提出的要求,也是对主持人提出的要求,意味着必要时个人要舍弃自己原有的想法,把大家的决定放在首要位置。


《单元习作》


教学建议:


本单元习作由两部分组成:文字和插图。文字部分告诉学生什么是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好处,交代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对读后感做了简单的要求并对写法做了两点提示。插图由两本书,再加上笔墨和纸张构成,这是对“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提示。“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要真实、具体”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次习作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清楚地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想。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读后感。教材结合学生学过的课文,列举了阅读中常有的感想一一对人物印象深刻、被内容所触动、从道理中获得启发,意在唤起学生的阅读记忆,引发学生的共鸣,为选材提供思路。并总结了读后感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读后感。


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要明确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先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印象最深的内容,再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两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简单介绍是要求学生概括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逐渐形成的能力,而写出自己的感想是新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告诉学生感想一定要真实、具体;既可以联系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读后感成文后也有要求。首先,教材列举了两种为读后感拟题目的方法:一是只列一个正标题,二是“正标题+副标题”,其中“正标题”是习作中心意思的提炼,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补充说明。


成文后要引导学生自评与交流:先自己读一读,看有没有把感想表达清楚,再与同学交流分享。通过自评和互评,有助于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使表达更清晰。


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部分内容。


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猜测、借助资料、结合看过的电视电影等方法,理解古典文学中不易掌握的字词。


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要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并背诵古诗《鸟鸣涧》,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以动写静的写法。


快乐读书吧


本册“快乐读书吧”以“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这是“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单元的拓展与延伸,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感受古典名著。教材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


导语分别从四大名著中选取了一个典型人物点出其特点,意在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你读过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通过列举经典故事和人物、展示精彩片段、简要介绍故事内容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小贴士介绍了与古典名著有关的知识和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第一个小贴士提示学生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第二个小贴士则提示学生读古典名著时的方法,即可以借助“回目”猜测每回的主要内容。


由于阅读整本古典名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本次“快乐读书吧”把《西游记》作为重点推荐书目,而对另外三部整本书的阅读则不作硬性要求,如果学生学有余力,可以去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