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二校 臧君宏
PPT1:课件封面
PPT2:
《100以内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中“数概念”中的内容。具体的要求是:拓展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位值制”和“十进制”两个基本概念。在这里重点词理解为“拓展”、“感知”和“理解”。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教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心理发展规律,按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将数概念的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2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学生认识10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在二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则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学生认识万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本单元的教学处于数概念教学的第二阶段。“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更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PPT:3:
基于上述认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如下:第一课时“数数和数的组成”;第二课时“读数、写数”;第三课时“数的顺序”第四课时“比较大小”;第五课时“解决问题”;第六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PPT4:要培育的数学核心素养点:
·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认识数位,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数感。
·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思考方法的培养及解决问题策略能力的培养。
PPT5: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一年级上学期已经接触了20以内的数的有关知识,但100以内数的认识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要准确地按顺序数出、读出、写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漏数、跳数或错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同时认识计数单位“十”和“百”,主要是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数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计数单位“十”主要在这一单元完成。鉴于学情,我个人认为本单元教学中要做到两个重视:一是重视十进制计数法;二是要重视数感的培养。
PPT6:本单元的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认识数位,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掌握“十进位值制计数法”,逐步培养数感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体会数是数出来的,体验数数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PPT7: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特点、一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1 、抓住基本概念,切实掌握数的意义。
如教学例4时教师可通过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来理解数位的意义:(1)要求学生用小棒摆出24,并说一说2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接着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让学生明白:2个十在十位上用2个珠子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用4个珠子表示,引导学生理解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一,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然后借助计数器正确地读写24。(2)可通过对比操作24和42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写完24后,可引导学生在计算器上拨珠表示42,在读写出来后,引导学生来对比24和42中的4和2各在什么位上?各表示什么意义?从而加深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2、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例6还是比较数的大小,只是一种模糊的比较。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两个层次来把握教学。(1)先只出示三种颜色的球,让学生直观感知,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教学时可以先不出示三种球的个数,直接用红色的球和蓝色的球进行比较谁多谁少,再用黄色的球和蓝色的球比较谁多谁少,从而得红球最多,黄球最少。引导学生说出红色的球比黄色的球多得多,黄色的球比红色的球少得多;蓝色的球比黄色的球比多一些,黄色的球比蓝色的球少一些。(2)再出示三种球的个数,引导学生说出58比10多得多,10比58少得多,15比10多一些,10比15少一些,从而达到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 。
3、用好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
认识数离不开直观的学具。例如,例1中呈现的一堆“小棒”“第纳斯”木块等,直接用眼睛看不出是多少,但可以把这些学具“结构化”:10根一捆、10个一列,强调“十进制”,这样的直观“结构化”的学具就能使学生一眼看出小棒的数量,感受“十进制”。
4、 切实组织好实践活动。
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本单元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
PPT8、9、10:分课时说教学重难点
1.“数数、数的组成”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体会十进位值制。教学中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意义。
2.“读数、写数”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会读写任意两位数,难点是由直观到抽象读、写两位数。教学中可以通过摆小棒、拨珠子等活动,沟通小棒与计数器的关系,使学生感受研究问题的方法。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难点是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借助计数器、抽象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主动探索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灵活运用百数图中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4.“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难点是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中应重视动手操作(分一分、圈一圈)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并形成表相象,逐步理解问题并解决。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寻找最优策略。
5.“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巩固10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准备。难点是通过“一图四式”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允许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进行适当地概括:“整十数加一位数中加几就是加上几个一,结果就是几十几”等,为学生后面学习计算,掌握算理作铺垫。
因本单元课时较多,以一课时为例,说说例1的教学思路。
PPT11:关于例1的教学
学生在经历点数的过程中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突出按十计数的方法,运用计数单位“十”来认识“百”,知道十和百之间的关系即10个十是100。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而“拐弯数“的数法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一、出示百羊图,导入新课:
1.估一估有多少只羊?你是怎样估的?
2.100与我们以前认识的20进行比较,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利用学具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十”、“百”。
①计数单位“十”:1个1个地数,10个捆成一捆是10,也就是10个一是1个十。
②计数单位“百”:10个10个地数,10捆就是100,10个十是一个百。
③“拐弯数”: 如大家数到2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
一捆,现在共有几捆?(3捆) ,所以所所以X
2.展示数数的过程,学生交流数数的方法。
3.概括总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三、课堂练习。
做一做第2题,学生自由数泡泡,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丰富数数经验。
练习八中的1、2、3题,分别是直观形象数数、估算、抽象数 “拐弯数”,巩固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数感。
PPT12:教学例1时我们认为要注意三点:
(1)要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数让学生发现数较大数时要一十一十的数。
(2)“十”和“百”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不是有老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数的过程中亲自体验和感悟出来的。注意组织好学生操作活动,提醒学生手口一致数数。
(3)注意“拐弯数”的数法。
①通过操作活动,利用小棒边摆边数。例如从35 数到42。首先让学生正确地摆出三十五根小棒,接着让学生边加小棒边数到四十二,当数到三十九时,注意引导学生九根小棒添上一根就是10根小棒,将十根小棒捆成一捆,在三捆的基础上添上一捆就是四捆,即是四个十。让学生弄清楚39后面的一个整十数是四十,然后接着数。
②采用不同的形式训练学生抽象数数。当学生脱离小棒,从95数到100时,教师要强调99的后面一个数就是100。同时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训练学生抽象数数。如:(1)同桌合作,互相报数数;(2)师生对口令数;(3)拍手数。
PPT13:关于例1的练习
练习八中第一题通过让学生数数量相同但摆放形式不同夹子,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知道利用直观图,能很快数出夹子的个数,体现数法的多样化,丰富学生的数数经验。通过小精灵问话:“你发现了什么?”体会10个10个地数,以“十”为单位数物体的数量比较准确、方便,快捷,突出了计数单位“十”。
练习八中的第二题在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渗透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练习八中的第三题是针对学生数数时“拐弯数”的难点,安排的有针对性的练习。这道题脱离了直观图抽象地数,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格外关注学困生。
以上就是我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材梳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