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字3.《拍手歌》教学设计
新疆二校 陈玉荣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等14个生字,会写“歌、写”等10个字,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会写“写字、丛林”等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3.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世、界”等14个生字,会写“歌、写”等10个字,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会写“写字、丛林”等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PPT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雀、锦、雄、鹰、雁”14个生字,会写“歌、写”等10个字,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
2.能准确、熟练地朗读儿歌,并能在拍手游戏中有节奏地读儿歌,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出示课件1:《森林动物园》

瞧,这是什么地方?想不想到动物乐园里跟可爱的动物们交朋友呢?让我们乘着旅游小火车开始游览吧,看看动物乐园里有哪些动物呢?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动物?这些动物就藏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
2.出示课件2:

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拍手歌)
3.教师解释题目:我们以前学习儿歌的时候,还有大家在课下玩游戏的时候,都接触过拍手歌,拍手歌就是拍着手诵读的儿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范文,感受读课文的节奏,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
2.出示课件3: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课文,一人读一小节。
三、细读课文,借图识记
1.画一画,找一找。
引导学生自己画一画、找一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动物。
2.集中识字。
出示课件4:

孔雀 锦鸡 雁群 雄鹰 猛虎 黄鹂 百灵 熊猫
重点指导:后鼻音“雄鹰、百灵、猛虎”,前鼻音“雁群、锦鸡”。
出示课件5:

重点理解“雁群、锦鸡”,重点指导认识“隹”。先让学生观察“雀、鹰、雁”字形的相同之处,然后演示“隹”的字形演变过程,让学生知道带有“隹”的字与鸟类有关。(教师板书:孔雀)
(设计意图:“隹”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第一次出现的识字部件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识记音形义,如果印象不够深刻就容易造成与“隹”“佳”等字的混淆。)
出示课件6:

观察“锦鸡、黄鹂、天鹅”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板书:锦鸡)
教师讲解:含有鸟字旁的字多与鸟有关,在古代“鸟”指长尾巴的鸟,而“隹”指短尾巴的鸟。
拓展识字,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部首是“鸟”或“隹”的字。(教师板书:鸟字旁、隹字旁)
出示课件7:

“锦”字易与“棉”的字形混淆,教师讲解:“锦”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拓展组词,锦缎、锦旗、锦上添花。
出示课件8:

游戏:我为动物朋友找家。
3.“开火车”认读,巩固识记。
出示课件9:

采用开火车、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加以巩固。
4.自由读文,巩固生字。
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放回课文,再来自由读一读课文。
四、拍手游戏,品读课文
1.学生自己拍手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
2.同桌拍手互读。
3.男女生拍手对读。
4.教师引读。教师读每小节前半句,学生读每小节后半句,体会诗歌的节奏。
五、书写“歌、深、猫、朋”
出示课件10:

1.观察字形。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生字,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写每个字时都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2.“歌”左右宽窄相当,左边“哥”上面的“可”去钩;“深”左窄右宽,右边上部宽扁、下部宽大,横在横中线,竖紧贴竖中线;“猫”注意反犬旁笔顺,第一笔撇,第二笔弯钩,第三笔撇要从横中线上起笔;“朋”两个月左窄右宽,“月”中两短横分布在横中线上下。
3.教师范写(教师板书:歌、深、猫、朋),学生练习。
4.师生赏评,练习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