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家校联系,化解不配合?
家长是班主任的重要合作伙伴,良好的班级管理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班主任应该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工作和要求,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难免遇到家长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怎样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力量呢?
第一,班主任要通过家访、电话拜访等方式,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分析家长不配合学校和班级工作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有的家长是疲于工作,以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对教师的教育工作不理解,觉得是在增加自己的负担;有的家长是受社会不良舆论的影响,或是过度宠溺孩子,对学校工作存在抵触情绪;有的家长则因为学生的特殊问题,可能产生班主任或教师对孩子不公平的错觉……只有弄明缘由,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二,班主任要通过微信群、家长座谈会等形式,为家长提供教育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履行教育责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较棘手的是,面对因教育理念不同、对教师有误会等原因而不愿意配合班级工作的家长,班主任要找准交流契机,及时消除误会,让家长认识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育人任务。”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公开场合进行解决;但对于个别学生、具体学生的问题,应在私下交流,尽量减少家长和学生可能出现的尴尬和误解。
第三,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班主任要理解和尊重家长“望子(女)成龙(凤)”“爱子(女)心切”的心态,也要体谅家长教育孩子的沉重负担和焦虑心情,学会换位思考,注意语气。教师的初衷,是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是要发现孩子正向和积极的生长点,找到纠正学生错误的突破口,而不是为了发泄怒火、埋怨甚至指责家长。只有坚持这个出发点,教师才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家长沟通,用心经营和家长、学生之间的良好氛围与关系,获得学生家长的积极响应。总之,班主任作为联结学校和家庭的中间桥梁,要努力承担起家校共育的重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协同发力的良好教育环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END

编辑:代莹
审核:方雪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