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我们应该怎么跟家长沟通?
一、陈述事实,统一阵线与家长讲述事情经过前,要充分了解经过,掌握证据。描述经过时,要保持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态度平和地达自己对孩子日常的关注,和希望帮助他成长的心情。只有获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做好对孩子的教育。
二、讲求方法,给予建议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风格与方式,但放任型还是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会让我们在学校进行的教育大打折扣。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对家长的教育进行指导和建议。让家长了解,如何与孩子谈起今天发生的冲突,可以从哪些方面引导孩子转变心态,认识自己的错误,并用正面的、积极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行动,总结经验,避免以后再发生冲突
三、沟通得法,交流有方在交流时,把自己放在和家长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居高临下、意气用事。在充分尊重理解家长的基础上,态度语言上要客气、有礼,在交流时尽量先谈孩子的优点,每个家长都希望听到自己孩子好的方面,然后在后面适当提出在其他方面的建议,由此一来,家长也更加容易接受。以同情心、同理心尊重学生与家长,获得他们的支持。
四、事后反馈,有始有终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告知孩子的表现,说说他的进步,并且家长们知道老师对孩子的关注。问题从出现到了解,再到持续跟进,都要保持与家长的同步沟通,解除因沟通不及时造成的误会,家长会更加信任支持老师的各项工作。
五、共情共理,赢得信任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先看家长的态度决定沟通的深入程度。如家长情绪激动,老师应耐心等待家长平复情绪后再反馈情况,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如家长是客观理性的,告知其客观事实和处理情况后,再与家长共同分析彼此冲突发生的原因,并和家长一起探讨如何给予适合他/她孩子个性的更好的教育。
六、安抚情绪,详细调查老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处理,尽量不当众处理,可以把学生叫到一旁进行情况了解,是当时临时发生的,还是一段时间有这样的行为冲突,另外还要向其他旁观同学了解情况,做到全面而比较具体的了解。从外到内,从细节还原真相,不偏不倚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开展家校沟通的基础。
七、对事不对人,细节诉判断起冲突,我们可能需要批评教育,但是切记,对事不对人,不要给孩子扣大帽子,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然后再客观说出事实,这样可以避免家长听后有情绪,不利于处理问题和真正教育孩子。老师只需把事情的过程细节进行传达,不要主观先抛出判断,把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家长,老师再加以引导。
八、事后教育,以点带面每一次的班级矛盾冲突,班主任都要有持续教育的意识,以一件事的解决到一种品行的培养。问题的暴露是工作的警示,老师要要以此为契机开展系列长期多样的育人举措,并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有意识的重视问题的矫正。
九、博采众长,多管齐下当我们遇到学生冲突事件比较严重,家长沟通不能合力的情况,老师是最恼心的。这里老师需要冷静下来,分析当前问题的情况,通过同事建议,学校支持以及心理老师等等多方寻求最优解,解决问题前首先要解决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沟通时,从不同的家长角度和问题的切入口进行,充分了解家长的特点,沟通时会事半功倍。
十、总结提升,形成规则学生在学校的矛盾冲突,从事件教育中一是就问题本身做好全面的教育,班级中树立正向风气。二是,从开始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反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流程是什么。拟定班级班规,让问题有“法”可依,有“处”可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END

编辑:代莹
审核:方雪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