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邂逅扎染
“布”期而遇
- 新疆二校扎染课堂传承非遗之美-
扎染,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染色工艺,古称“绞缬”,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秦汉时期就已兴起 。它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用简单的工具和天然的染料,将一块平凡无奇的白布,变成色彩斑斓、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非遗传承相约春天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扎染,王老师精心准备了知识讲解环节。从扎染的起源与发展,到不同地区的风格特色,再到扎染的实用价值,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王老师还详细介绍了扎染的步骤:设计图案、折叠布料、用工具固定、染色、展开成品……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巧妙与耐心。


随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扎染实践中。扎染桌上,弹珠、雪糕棒、橡皮筋、一次性手套、水盆等工具准备齐全后。在王老师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开始了奇妙的创作之旅。他们有的用橡皮筋将布料紧紧缠绕,有的将弹珠放入布料中,用雪糕棒固定,形成独特的图案。戴上一次性手套,小心翼翼地将布料浸入染料中,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色彩的魔法中。
















扎染课堂 传承非遗之美
“老师,快看,我的扎染作品像一片星空!”一名同学兴奋地举起手中的作品,眼中满是自豪。是啊,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或如繁星闪烁,或似山水画卷,或像梦幻花园。扎染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场团队协作的盛宴。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分享着创作的喜悦与心得。




总结
这次扎染劳动课,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扎染的基本技巧,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在传承与创新中,孩子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疆二校一直致力于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们定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编辑:王征
审核:孙雪